美赛
国赛讲究实力,美赛讲究创新。
//本文是为了数学建模美赛做赛前准备
时间:北京时间3月6日上午6时至3月10日上午9时
流程:
- 3月6日上午6时前往官网查看题目(http://www.comap.com/undergraduate/contests/mcm)
- 3月10日上午9时前提交论文
1 提交论文电子版:
每队必须提交一份论文电子版,邮箱地址:solutions@comap.com。同时提交指导教师一份。截止日期:北京时间2020年3月10日上午9:00。提交的论文不允许有任何增加或修改,否则将被认为违规而取消比赛资格。不允许重复发送,发送之前建议由指导教师定稿。(由于临近比赛结束时网络拥堵,发送邮件可能有延迟,建议7点前完成发送)2 邮件主题为COMAP+队号。例如:COMAP2020449
3 用队号作为邮件附件的名称。
4 组委会只接受PDF或WORD文件(建议采用PDF格式,公式不容易乱)。不包括控制页,程序或软件,因为不会被用在评审过程中(程序代码不是必须的,只要论文就行)。学生、老师或学校名称不应出现在论文的任何部分。摘要页(Summary Sheet)应为论文的第一页。注意:附件必须小于17MB。禁止使用云服务。
5 发送论文后,再次登录美赛官网,点击Submit Final Solution Paper。
根据时间顺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
- 赛前学习
2 软件
编程工具:MATLAB
统计建模:SPSS
写作:LaTex/word
// TODO
流程图制作:ppt、visio、亿图
插图制作:PS
团队协作:线上交流+语音+在线文档3 数学建模 // TODO
模型储备
4 题型分析及选择(由于我们只可能在3月参加,故只分析三道)
1 | MCM Problem B |
- 5 论文规范及书写安排 // TODO
模拟比赛
// TODO赛前准备
(1) 物资准备:包括但不限于 软件准备 比赛通信 资料网站准备 邮件准备 (2) 分工:模拟比赛后划分 (3) 时间安排: 模拟比赛后安排
附录:
2017年国赛B题分析:
以下分析基于一等奖的两篇优秀论文。
总述:选择这一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道题较为简单,而且年份较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另外就是中文好理解。
以下分析只包含个人感受和一定的主观思考。
优秀论文1:数学建模能力极强。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算突出,编程水平较弱。
优秀论文2:技术水平整体高。包括建模、编程水平还有写作水平。写作格式值得借鉴。
两篇优秀论文的共通点是数学建模能力都很强,而且均体现了各自对题目的思考,并成功的将思考转化为数学模型。(论文1在问题2处引入了吸引力因子,论文2标黑的都是自己引入的参数或者重点)两篇文章的正文部分均在20页左右(17,23)。我们写作时需要注意美赛题目对页数的要求。
这里额外说一下关于数学模型的使用。在论文1讨论问题4时,明确提出套用了定价模型的两个公式。问题2仿照库伦定律进行了量化,问题3使用了K-means聚类算法。论文2使用ISODATA算法分析问题1,问题2使用位势函数法。较为专业的地方两篇论文都参考或者使用或参考了成熟的数学模型。
简单提一下我个人认为的要点:
分析问题和初步的解决思路(这里需要大量的建模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)
细化思路并探索可行性(难点突破和时间权衡)
建立数学模型(论文和成熟模型的查找及化用)
编程和写作(协同方案)